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老华人眼中的中肯关系新变化

(资料)1984年8月10日拍摄的肯尼亚内罗毕街景。新华社记者 穆青摄韩军,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安徽淮南,92年,他辞去国内一个工厂的领导职务,前往非洲肯尼亚,希望开创一片新天地,转眼已经25年时间。这些年来,韩军亲眼见证了日新月异的中肯关系。“改革开放以后,...

老华人眼中的中肯关系新变化

(资料)1984年8月10日拍摄的肯尼亚内罗毕街景。新华社记者 穆青摄


韩军,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安徽淮南,92年,他辞去国内一个工厂的领导职务,前往非洲肯尼亚,希望开创一片新天地,转眼已经25年时间。这些年来,韩军亲眼见证了日新月异的中肯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靠‘三把刀’闯天下—裁缝的剪刀、理发的剃头刀和厨师的菜刀。”韩军说。


“90年代初期,肯尼亚华侨华人不多,区区200人左右,一些人就是靠‘菜刀’吃饭。当时肯尼亚国内的中餐馆不到10家,有一家中餐馆的名字叫‘中国盘子’,老板还是印度人,一些中国人在里面当厨师,后来他们中部分人自立门户,出来单干,事业才起步。”


现在,仅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中餐馆就有80家左右,很多老板上世纪末在内罗毕就做过厨师。


“那时候,来肯尼亚的中国人主要为了生计,还不是为了事业的更高发展,和今天不一样。”韩军认为。


90年代,在肯尼亚开展经济活动的中国企业也少得可怜,主要是几家国有企业在肯尼亚进行援建项目建设,无偿帮助建设一些大型基础设施。


“当时肯尼亚和西方国家接触较多,和中国打交道机会少,那时候,很多肯尼亚人一谈到中国,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中国男人娶几个老婆,穷的连裤子都要几个人穿一条的地步。”韩军说。


快进入21世纪时,由于肯尼亚时任总统莫伊已经多次连任,遭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抵制,肯尼亚和西方关系转冷,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东方,不断和中国深化合作关系。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在90年代后期频繁访问肯尼亚,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带动了中国和肯尼亚双边经贸活动的活跃。


新世纪开始,韩军明显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进肯尼亚,在当地进行工程承包和投资。


据了解,现在肯尼亚国内50%以上的大型工程都由中国企业承建。

(资料)2015年9月2日,在肯尼亚的姆蒂托安代附近,工人们走向蒙内铁路第六项目部一处施工点。由中交集团总承包,中国路桥承建的蒙内铁路,连接东非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480公里,于2014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合同总金额逾38亿美元,工期5年。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摄


中国日前正在承建的蒙内铁路的合同金额就接近40亿美元,该铁路绵延400多公里,把肯尼亚最大港口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连接起来,这条铁路也是中国为东非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家修建“东非铁路网”的开端工程。


近年来,中国和肯尼亚之间的贸易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方面,韩军体会更加深刻。


韩军上世纪末来到肯尼亚后,在内罗毕开了一个店铺,出售中国的针织品。“那时候,中国出口到非洲的商品主要是国内积压的货物,以少量轻工业品为主,非洲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还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韩军回忆当时的贸易情况。


“当时,中国也会向肯尼亚出口一些东风牌、解放牌卡车等大件,但还是一锤子买卖,后期服务跟不上,市场并没有打开。”韩军说,“经过短短二十年左右的发展,中国现在已超越印度,成为肯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资料)2014年7月30日拍摄的肯尼亚蒙巴萨港。作为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承建的第一个港口项目,19号泊位也将打通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的联系,进一步实现“港铁联运”战略,巩固肯尼亚作为东非共同体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重要地位。 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摄


2015年全年,中肯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60亿美元,发展很快。最近几年,中国对肯尼亚贸易额年增长可以达到20%。


现在肯尼亚国内从玻璃生产线、印刷设备、大型机械设备、高科技产品等,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而且中国企业的后期服务很完善,价格相比西方国家还实惠很多。 


今天,韩军见证了肯尼亚人对中国的认识和上世纪末相比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再也没人认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了,很多肯尼亚人都会说中国很发达,现在我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


随着中国和肯尼亚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肯尼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初步判断,在肯尼亚申请到居住证的中国人就有数万人,每年到肯尼亚旅游的中国人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千人上升到现在的几万人。


“当前,中非关系与合作已进入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中肯两国,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已成为中非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的典范。”韩军说。



[责任编辑:gulfinfoiris]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