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爱上伊朗的无数个理由

伊朗像什么?她像女子谦诚罩衫下美好的底蕴,一如珍珠在贝壳里。伊朗是什么?是个被误解的国度,却是文明的源头。...

爱上伊朗的无数个理由

伊朗像什么?她像女子谦诚罩衫下美好的底蕴,一如珍珠在贝壳里。伊朗是什么?是个被误解的国度,却是文明的源头。

一出德黑兰机场一上路即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闹气氛,到处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德黑兰人口逾千万,私家车超过150万辆,因此塞车是常态。市区设有大量的公车专用道,搭车时男女有别,前段是男士区、后段是女士区,此外市区还有三条由中国协助建造的地铁。

这座城市少有国际知名的连锁店,伊朗人被霍梅尼从亲美的资本主义西化社会带回传统的伊斯兰世界,这个国家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生活。

德黑兰是个超级大都市,位于伊朗北部,距里海南岸约100公里,纬度与日本大阪相当,但到了冬天比同纬度的任何都市都冷,因为德黑兰海拔1200公尺,气温因此再降低8℃左右。高耸入云的阿尔伯兹(Alburz) 山脉盘据城北,海拔逾三千公尺,接收来自北极圈大陆冷气团的飘雪,在市区虽仅能看到山脉的背风面,但山脊终年积雪,远远望去像是一条白龙横卧天际。

主峰达马万山(Damavand Mt.) 是一座休眠火山,高逾5600公尺,是中东最高峰,峰顶是圆锥形的火山口,矗立在德黑兰的东北方。这是个雪山环抱的新兴心脏都城,市区马路两旁的路树都种在水沟里,取雪山融雪以资灌溉。如果挑二月来访,就有机会欣赏德黑兰非常可观的雪景。

市区低头行走的男男女女穿着整齐,包着头巾的女性多半发型讲究且上了妆,仿佛赶赴正式的宴会。由于本地市集的巷弄窄小,车辆很难进入,因此所有市民讨生活的交通工具都上了街头,和大小汽车挤在一起。

塞车时,卖花的年轻小伙子、擦挡风玻璃赚小费的孩子、兜售气球玩偶的中年人都会围上来。

西区离机场不远处耸立着象征德黑兰的地标─自由纪念碑(Azadi Tower),这座45公尺高的塔楼围着萨珊王朝风格的拱廊通道,以及兼具塞尔柱与萨非王朝建筑特色的角楼,是1971年为了纪念波斯帝国诞生2500周年而建,也称为2500年纪念碑。

塔底是个小型的考古博物馆,塔顶则是观赏德黑兰全景的好地方。自由纪念碑的四周是广达五公顷、椭圆形的自由广场(Azadi),如茵的绿草坪上有蜘蛛网状的道路。这个伊朗第二大广场既是一个公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圆环外又包着一个更大的圆环,边缘隆起种满了树木,外围道路长达1.7 公里。

德黑兰旧市区的建筑普遍低矮,使50公尺高的纪念碑更形突出,建碑的巴勒维国王原来希望它能享有一如法国拿破仑所建凯旋门一样的地位,不料纪念碑落成不到八年巴勒维王朝就被推翻。德黑兰另一个著名的地标是2007 年建成的米拉德塔(Milad Tower),又称德黑兰塔,总高435公尺,是世界第六高塔。这座塔是伊朗世界贸易会议中心的一部分,费时七年才建成,从塔顶餐厅能够把整个都会区尽收眼底。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与德黑兰省省会,都会人口高达1400 万人,是伊朗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都会规模在全世界排名第五。

德黑兰西北方接邻的卡拉吉(Karaj) 是伊朗第五大城,人口约150万人,距离德黑兰市中心只有40公里,且有地铁相连,实际上已成为德黑兰都会区的一部分。

德黑兰在历史上曾以拉伊(Ray) 或剌伽(Ragha) 等名称出现,在西元前六千年即有人居。拉伊目前已并入德黑兰都会,这里是许多伊朗神话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圣地之一。

富庶的拉伊在13世纪蒙古入侵时受到严重破坏,地位逐渐被附近的德黑兰所取代,1795年凯加王朝(Qajar Dynasty; 1794–1925) 首任国君阿迦穆罕默德(Agha Mohammad Khan) 在德黑兰加冕,同时决定在此建都,德黑兰就此稳坐首府的地位直到今天,而这里的历史性建筑也多半始于凯加王朝时期。

1920年代巴勒维王朝的创建者礼萨沙王(Reza Shah) 认为,厚重的碉堡式建筑已经不合时宜,他要把德黑兰建设成一个现代都市,于是开始全面拆除传统建筑,此后20年间德黑兰被整个彻底重建,如礼萨之愿成了一个面目一新的现代化都会。

伊朗是全世界大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几乎每天都有地震,而德黑兰地处百余条地层断裂带的上方,专家预测未来很可能发生芮氏规模八的强烈地震,因此伊朗政府已于2010 年决定迁都,但因兹事体大、牵涉复杂,新的首都地点迄今仍未定案。

3座皇宫 让你爱上伊朗

萨德阿巴德宫 Saadabad Palace

萨德阿巴德宫位于德黑兰最北端,一路上见识了德黑兰惊人的车潮。车向北行,林荫大道两旁的高大树木已无绿意,在夏日则是一条枝繁叶茂的绿色隧道,前方是雪白壮观的厄尔布尔士山脉。萨德阿巴德宫殿群位于德黑兰北部滑雪胜地托克(Tochal) 山的山脚,由凯加王朝皇族始建于19世纪,礼萨在1920年代扩建后迁入,占地400公顷,其中包括广达180公顷的森林、花园与草坪。

巴勒维皇宫是建筑群中的一栋,穆罕默德礼萨是皇宫最后的主人,伊斯兰革命后宫殿建筑群被改为萨德阿巴德博物馆。

进入巴勒维皇宫的后花园,眼前是一片令人迷惘的银色世界,皇宫前林地上尚有积雪未退,林道是一片北国之冬的清幽景观。这里总共有14座宫殿,有些在1979年巴勒维国王仓皇去国时尚未完工。

园林中展示着昔日巴勒维国王乘坐的马车以及劳斯莱斯座车,另一边则立着一双巨大的长统靴铜雕,这原是巴勒维的全身立像,他逃到国外后铜像被民众破坏殆尽,现在看到的就是残留下来的部分。

皇宫内部雕梁画栋装饰奢华,我们参观了书房、餐厅、寝室、礼宾厅等,地面铺著名贵的波斯地毯,家具大都属法式风格,也有不少精致的摆饰,包括法国瓷器、义大利铜雕、中国湘绣等等,甚至还看到了来自台湾的珊瑚艺品。

尼亚瓦兰宫 Niavaran Palace

尼亚瓦兰宫位于萨德阿巴德宫东面不远处的尼亚瓦兰花园之中,是1968年建成的巴勒维皇宫,现已改作博物馆。

19世纪晚期凯加王朝第五代沙王纳瑟(Naser; 1848–1896在位) 原在此建了一座夏宫,称为沙赫坎尼叶宫(Sahebqraniyeh Palace),1958年巴勒维王朝末代沙王穆罕默德礼萨也看中了这里的清幽环境,把沙赫坎尼叶宫整个拆除,在北面重新建了一座供自己和家人居住的新皇宫,只有树林里的阿哈马德庭阁(Ahmad Pavilion;以凯加王朝末任沙王命名) 逃过一劫,目前用来展示历年各国领袖送给伊朗的礼物,以及陨石、化石等珍奇收藏。

现代化的尼亚瓦兰宫楼地板面积( 二层楼含夹层) 约三千坪,除了巴勒维和家人的房间、办公室以外,还有一个电影院以及豪华的会议室、餐厅,并收藏三百多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现在都成了伊朗王室最后一段岁月的标本。

古列斯坦宫 Golestan Palace

古列斯坦宫是凯加王朝(1794–1925)的首都皇宫,Golestan是「玫瑰花园」的意思。

16世纪中期萨非王朝在德黑兰建立皇宫,并在四周筑起防御城墙,围起一个约500x800公尺的皇家城堡(Arg-e Tehran),连接着德黑兰旧城北面的城墙,有点像中国北京的紫禁城,不过沙王并不常在此停留听政。

萨非王朝末年阿富汗部族入侵,德黑兰陷落之后受到严重破坏,开创桑德王朝的卡林(Karim Khan; 1750–1779 在位)完成了皇城的重建;凯加王朝定都德黑兰后大力建设都城,前朝重建的古列斯坦宫又大半被拆除重建,最后在1865年由纳瑟沙王完成主要的扩建。

纳瑟曾三度访问英国,还获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与最高骑士勋章,他对英国的现代化科技大为惊艳,回国后就把受到的启发反映在古列斯坦宫的设计与施工之上。

据说著名的镜厅即受到英国皇家亚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 的影响,后来巴勒维王朝的两代沙王均在镜厅举行加冕典礼。

古列斯坦宫是德黑兰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巴勒维王朝仍在此接待外宾或举行重要的庆典仪式,但是1925年起礼萨陆续下令拆除大部分的皇宫建筑,盖起现代化的政府办公大楼和银行,古列斯坦宫只有约三分之一保存下来,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暂定名单,成为凯加王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迹。

古列斯坦宫中央是一大一小两个互通的花园,皇宫建筑围绕着花园而建,彼此相连,总面积五公顷多。现存最早期的是西北角桑德王朝建的大理石王座厅,大理石王座则是凯加王朝第二任沙王法斯阿里所造,由65块乳黄的大理石组成,是凯加王朝一流艺术大师的杰作。

东侧的卡林厅自有一个迷你前庭,这个半户外的空间是君王吸水烟沉思之所,内侧还放着纳瑟沙王的大理石雕刻棺盖。

卡林厅的拱顶与柱面都装饰着由黄、蓝绿、黑、白四色磁砖拼成的花纹,构成独一无二的配色风格。卡林厅东面连着阿斯里宫,包含大厅与四个厅,分别为伊朗绘画馆、欧洲绘画馆、皇家博物馆,以及装饰极其华丽的镜厅。

大花园东南角是太阳殿,上方竖起一对高塔,向南转角处又有一对瘦长的风塔,这是伊朗的传统空调构造( 详见亚兹德篇),旁边的建筑就称为风塔屋,内部展出历史性的相片。

风塔屋的西邻是小巧的钻石厅与当代艺术馆,钻石厅以闪亮如钻石的壁龛顶装饰而得名,壁面也镶满了金碧辉煌的框格,再加上繁复的彩色玻璃窗,营造出的华丽气氛令人难以忘怀。阿卜亚兹宫独立于南区,分隔出大、小花园,原是纳瑟沙王用来存放土耳其所赠的地毯等大量礼物,据信建筑设计是由纳瑟亲自出手,现为伊朗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gulfinfomaple]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