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非洲医药期待中国元素,广阔的市场等待发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每年总有不少中国人飞跃万水千山到神秘原始的非洲大陆去工作或淘金。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非洲市场,在这片土地上寻觅商机。中国医药期待非洲市场机遇和繁荣,非洲也期待中国医药能为其带去福音。...

非洲医药期待中国元素,广阔的市场等待发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每年总有不少中国人飞跃万水千山到神秘原始的非洲大陆去工作或淘金。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非洲市场,在这片土地上寻觅商机。中国医药期待非洲市场机遇和繁荣,非洲也期待中国医药能为其带去福音。


非洲医药工业落后,进口需求旺盛


  非洲地区人口众多,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2%,但每年的药品消费只有100多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球的1/100。正是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费用低、卫生条件差等原因,非洲一直受到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困扰。艾滋病、肺结核、疟疾成为非洲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有统计数据表明,非洲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超过2600万,每年新发240万结核病例,因结核死亡的人数达54万,全球疟疾病例中90%位于非洲,每年用于疟疾的支出超过100亿美元。

  此外,该地区也是HIV、寄生虫病等高发区,同时由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孕产期疾病与营养疾病,脊髓灰质炎和生殖健康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非洲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不足导致非洲本土医药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所能生产品种有限,进口依存度高。

  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37%的国家拥有自己的医药制造业,但除南非外,多数只能生产少数制剂产品。其中,有25个国家仅能从事成药包装与贴标签等简单生产,本土生产药品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0%~30%,且只限于不复杂而量大的基本药物,如基础止痛药、简单的抗生素、抗疟药物和维生素等,医疗用品与设备则90%以上依赖进口。

  而在整个东非地区,仅有34家制药企业,只有1家通过了WHO的PQ认证,多数制药企业依旧是手工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极少数企业采用了现代化的自动生产线,且生产剂型以片剂、胶囊和液体制剂为主,仅有4家企业可以生产简单的注射剂产品。由于医疗卫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该地区75%的药品和95%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印度、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是其主要的进口来源地。


医改巨大蛋糕,鼓励制药业发展

  非洲国家正在通过联合自强的“合力”作用,努力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宏伟蓝图,争取在2015~2016年之间实现涵盖全非的自由贸易区。当前,以南非为首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共同体和肯尼亚为首的东非共同体,都将医疗保健改革和制药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行业,以提升地区竞争力。

  南非作为非洲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最高的国家,仅有15%的公民拥有医疗保险,加上私营医疗收费昂贵,公立医院外彻夜排队看病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让全民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福利,南非于2010年9月正式提出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系统NHI,并于2012年3月开始在全国最落后地区的10个试点尝试进行惠及全民的医疗改革。

  南非卫生部长Aaron Motsoaledi和财政部长高德翰表示,政府计划通过国库财政、捐款和其他集资渠道完成全民健康保险的资金筹备,并计划将这些资金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私营医院的升级。该计划倡导的医疗消费模式及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将使医疗需求远远大于医疗资源的供给。而南非本土制药业9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医疗改革鼓励仿制药使用、降低用药成本等都为我国制药业带来了机遇。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的药品市场,对非洲各国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该国2005年6月开始实施国家医疗保险规划(简称NHIS规划),目的是建立以健康维护组织(HMO)负责医疗保健分配的模式,最终实现全民医保。截至目前,已有7000个医疗保健中心、1524家药房、32家HMO、15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和3家保险经纪人加入了NHIS规划。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利亚药监局(NAFDAC)也已经开始了药品分销中心系统(ZDDCs)计划,通过在六个政治区域建立ZDDCs,设立药品批发店并配备药师的方式,确保药品安全和质量,加强对药品供应链的控制。同时,以加强对进口药品核查,征收高昂注册费用,在公共采购中优先选择本土生产药品的方式鼓励国内制药业发展。尽管如此,在2010年NAFDA颁发的1870个药品注册批号中,我国医药企业依旧取得了347个。

  东非共同体作为东非五国的联盟,于2011年制订了 “东非共同体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规划(2012~2016)”,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质量有保证的基本药物,包括治疗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疟疾、肺结核和热带病(NTDs)等多种严重传染病的药物,以及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药物。

  当前,肯尼亚已经设定了制药业对GDP的贡献每年增长10%,乌干达和卢旺达每年增长25%和26.5%的目标。东非地区的药品销售渠道以公共采购为主,私营渠道相对混乱,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半自治的政府机构负责统一采购药品、诊疗用品、医疗设备与仪器等,并配送到公立医院,如肯尼亚药品供应局(KEMSA)和坦桑尼亚的药品储备部(MSD)。以肯尼亚为例,KEMSA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公共卫生预算,而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为5亿美元,处方药占68.7%左右,肯尼亚本土生产商仅能满足当地30%的市场需求,70%药品依靠进口,而原料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非医药合作风生水起

  中非医药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8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85亿美元,非洲已成我国医药产品贸易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是中国医药企业重点关注和努力开拓的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监管趋严且市场萎缩,中非医药领域双边往来日益深入,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1~4月,中非医药贸易额为7.1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5.55%,高于同期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整体增速约3个百分点,中非医药贸易已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2年,我国对非出口2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1%,比2001年增长了11倍。2013年前4个月,我国对非出口额更是高达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非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幅第二大的地区市场。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安哥拉和肯尼亚是我国对非前六大医药市场,占对非医药出口总额的63%,且前4个月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的增长。除此之外,1~4月,我国对苏丹、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多哥和几内亚等几大市场的医药出口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增幅高达34%以上,出口产品主要为青蒿素药品、抗生素类药品和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已经成为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制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制剂出口总额的13.92%,其中尼日利亚和民主刚果为最主要的出口地区。此外,随着注射器、纱布、绷带及一些医院诊断设备对非出口和援助的增加,医疗器械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对非出口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占我国医药对非出口总额的45%左右。


开拓非洲医药市场勿急躁

  从新一届领导人率先访问坦桑尼亚和南非,到5月初“第四届中非卫生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博茨瓦纳的成功召开,中非医药界精英、WHO、全球基金等国际组织齐聚一堂,探讨中非医药合作的新模式,无不彰显非洲机遇的存在。正如博茨瓦纳卫生部部长席克古辛所描述的,希望中国医药企业能够帮助非洲人民解决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一系列困扰非洲的问题,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相关监管机构,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当地市场。

  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处于跨越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刻,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优秀企业快速成长,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日趋强烈。非洲作为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医药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对中国质优价廉药品需求旺盛,已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特别是西药制剂和医疗器械企业重点开拓和关注的市场。一些优秀的医药企业,如浙江医保、天士力、华方科泰、桂林南药、昆明制药、石药中诺、国药国际等都已在非洲小负盛名,或进入国家采购体系,或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树立了产品品牌,或设立了分公司。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非洲国家政治局势和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50多个国家自然禀赋、经济发展进程、产业结构和外贸政策不尽相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较差,市场不成熟,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完善,都会给我医药企业带来风险。同时,由于中非距离远,运输周期长,成本高,信息渠道不通畅,沟通不便利,对市场了解不深入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都加剧了我国医药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风险。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慎重一点未必会损失时间、机会,却可避开不必要的风险。这一点,在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都得到了证实。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在进入非洲前,必须先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增进对目的国的市场需求、技术法规、注册程序及税收金融政策的了解,先做贸易,再进行投资。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行业和国际组织的力量,增进对当地市场环境的了解;提高警惕,加大对合作伙伴资质的审核;增强企业责任,规避市场风险,严防个别媒体抓住机会,恶意丑化中国医药形象,遏制中国企业在非经济活动情况的发生。


[责任编辑:gulfinfocz]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