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中非农业合作现状与建议

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并致力解决的3大难题,在发展中国家最集中、饥饿人口最多的非洲地区,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中非农业合作现状与建议

 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并致力解决的3大难题,在发展中国家最集中、饥饿人口最多的非洲地区,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不但关系各国人民温饱、生活水平,甚至关乎各国政权稳定。同时,非洲有着适合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在中非外交、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加强中非农业领域合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非洲农业发展现状

   1.非洲农业资源禀赋丰富

   (1)非洲耕地资源丰富,大量耕地资源尚待开发(见表)。据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11年非洲已耕地面积258.3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已耕地面积的17.1%,占非洲土地总面积的7.52%。

   (2)牧场广袤。非洲永久性草地和牧场面积为9.11亿公顷,约占其总面积的1/3,占世界牧场总面积的26.97%。茂盛的草地和丰富的牧业资源为非洲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气候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赤道横贯中央,气温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非洲的气候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的95%。

   (4)地表水资源丰沛。非洲地表水相当丰富,蕴藏着世界2/5的水力资源,拥有很多水量丰沛的河流。非洲9大流域,即刚果河、尼罗河、乍得湖、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奥兰治河、塞内加尔河、林波波河和沃尔特河占非洲大陆面积一半左右,但目前开发十分有限。

  2.非洲农业发展特点及其潜力

   (1)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的迫切性日益增强。非洲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短缺、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缺少灌溉和加工仓储设施等原因,大量耕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多数国家粮食短缺现象严重,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2013年全球低收入、缺粮国家名单有62个国家,其中非洲国家39个。

   (2)非洲是全球农业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外国机构已经取得或者正在与非洲政府商谈开发农业项目的涉及土地面积达到5000万公顷,是英国国土面积的两倍以上,多数以长期租赁或购买的方式取得。

   (3)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一,粮食作物单位产量提高潜力大。非洲多数国家粮食单位产量仅为全球产量的1/4-1/3,粮食单位产量只有中国的1/10-1/3。再加上非洲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优势明显,非洲农产品单产提高、播种面积增加潜力巨大。其二,非洲是世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和主要出口地区之一,其出口约占农业出口总额的1/4,有32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各类经济作物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棉花、剑麻、油棕、可可、甘蔗、橡胶、花生等。非洲经济作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巨大改善空间。

   3.中非农业合作现状及模式

   (1)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我国对非农业经营投资金额达32.6亿美元,共购买土地134.8万公顷,租赁84.1万公顷。

   (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我国对非农业投资集中在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及纳米比亚、安哥拉等沿海国家。

   (3)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除央企外,各地方农垦集团、民企也纷纷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及优势,加大对非“走出去”力度,各类投资企业并购项目日益增多。

   (4)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多样。自中非建交以来,在双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中资企业摸索出一些在非洲开展农业合作的成功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模式、“水产养殖+技术+金融”模式、“基础设施项目+农业项目”模式、“农业示范中心/农业园区+非洲本土企业/科研院所/NGO模式”、“种植业+全产业链农业自主开发”模式等。

   中非农业合作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农业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59年,我国政府向刚刚独立的几内亚政府提供粮食援助,拉开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历史帷幕。50多年来,中非农业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我国建立多双边农业合作机制的非洲国家、国际机构不断增多,企业参与非洲活动日益频繁。中非农业合作主体从政府为主向政府、事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主导、企业跟进转变。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

   1.中非农业合作的优势

   (1)政治基础牢固。中非高层往来频繁,发展合作的政治基础牢固。特别是2000年10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历史性文件,使中非友好合作在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和扩大。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非洲作为首个出访地区,并提出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四字方针和“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指导原则,为全方位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

   (2)技术多样且适用广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我国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具有成本低、容易学、简单实用的特点,非常符合非洲地区的实际需要,非常适合在非洲国家进行推广和普及。

   (3)社会基础扎实。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在非洲建成农业技术示范中心14个,进入前期准备工作的农技示范中心10个。目前示范中心的试验研究、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活动已逐步展开,项目的示范推广效果已开始展现,一批适合当地的中国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已开始被当地农户应用于生产之中。援建农业项目促进了受援国农业生产发展,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开展中非农业合作奠定了社会基础。

   2.中非农业合作的机遇

   (1)非洲各国高度重视中国农业成功发展经验。用占世界6%的淡水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让非洲国家看到了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近几年,我国与非洲农业部门的高层交往日益频繁。不少非洲国家领导人主动提出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迫切希望我国企业参与当地农业开发。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中非农业合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企业参与非洲农业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非洲农业投资环境逐渐优化。近年来,非洲经济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多数国家继续推行经济改革,采取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了对财政、货币和汇率方面的管理能力。但粮食自给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发展农业已成为许多非洲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首要任务。许多非洲国家对外来农业投资逐渐持开放态度,相继采取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制定优惠的土地租赁制度、农业税收优惠制度等,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中非农业合作面临的威胁

   (1)非洲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冲突频发。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陆续有20多个国家发生战乱。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和战乱往往让刚刚建立的社会秩序与经济基础毁于一旦,导致农业政策的实施缺乏持续性。此外,政局不稳导致社会冲突问题频发,政治和社会风险较高。

   (2)非洲部分国家农业政策缺乏合理性与持续性。20世纪80年代至今,非洲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下,进行了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实行贸易自由化,优先考虑农业和粮食生产,政府在财政、土地、劳动力、技术、教育、水利、交通等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但这种结构调整计划并没有从非洲的实际出发,而是套用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也未结合非洲各国的实际国情,忽视了非洲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事实,使得很多以增长为目的,却忽视贫困化问题的改革措施很难在非洲推广,在经济发展方面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另外,非洲国家的土地问题非常复杂,政策不稳定,往往随着政权的更替,土地政策也随之改变,使投资者很难建立长期合理开发使用土地的有效预期。

   (3)非洲国家粮食价格机制不完全市场化,这是投资非洲粮食产业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多数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对粮食价格实施国家管制政策,这对发展粮食种植业十分不利,直接影响非洲粮食产业的投资收益。特别是在全球粮价大幅度上涨的形势下,非洲国家对粮食价格的管制越来越严格。

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建议

  1.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思路

   (1)积极贯彻中非论坛会议精神,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对非经济外交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力量去开发非洲的农业资源,推动非洲农业发展,增加全球粮食供给,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为优化我国粮食供应格局提供保障。

   (2)建议外交部、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推动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中非战略大局的重大农业合作项目开发。

   (3)建议中央政府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企业、银行和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对非合作,形式多样,狠抓重大农林牧渔项目开发,夯实中非农业合作的发展基础。

   (4)利用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产品等各类融资工具,充分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对重大项目的撬动作用,有效配合我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对非洲重大农业项目的开发。

   2.对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建议

   (1)政府层面继续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总体战略出台,利用政府资源构建有利于中非合作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区域利益共同体,支持和引导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指导企业和投资者有效地开拓非洲市场。

   (2)充分利用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国有资本、技术、装备、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势,会同中资金融机构,采取投资、并购、租赁、重组等多种方式,在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划化建设、系列化加工,形成种植、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支持非洲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鼓励有实力的非农企业与涉农企业合作,共同赴非投资农业。

   (3)政府、企业、投资者和科研机构要广泛开展对中非农业合作的目标地区、目标国家、目标领域、目标项目的重点研究。

   (4)建立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体系,为参与非洲农业合作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法律咨询、融资服务、安全保障等多种服务,为企业走进非洲铺平道路。

   (5)充分利用各国政府、跨国机构、国际服务网络和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开发非洲,发挥开发性金融市场引导作用和融资融智优势,通过支持帮助非洲各国政府和合作企业建设发展能力,在非洲构造以中非合作为主体的区域利益共同体。

[责任编辑:Gulfinfoczcyl]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