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从海外安全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

对于一带一路来说,战略方向是明确的,顶层设计不清晰,缺乏具体的模式和机制,缺乏行动的计划。企业和机构很想参与,但是对于国家的布局和对象国的机会和风险了解不够...

从海外安全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

对于一带一路来说,战略方向是明确的,顶层设计不清晰,缺乏具体的模式和机制,缺乏行动的计划。企业和机构很想参与,但是对于国家的布局和对象国的机会和风险了解不够,有的时候是凭着热情,有时想去占位,结果是付出了很多多余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原本是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机构来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而避免的。智库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些企业甚至要去看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和应对来获取信息,可想而知有多么被动。

一、中国海外安全战略的两大缺陷:准备不足与反应过度

海外投资有两大诉求:其一是盈利,其二是安全。没有盈利出去投资没有意义,而没有安全的环境“有命赚钱没命花”也不行。而这两点在今天中国海外投资中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中,如果不从这两个角度再去更深入地采取应对措施,我们的学费就还要再交下去,而且还要落下吃力不讨好的名声。

在拉美有项目的老总介绍,作为多年前就在海外投资的央企,其实今天的局势远不如以前。以前在海外做项目的公司不多,他们拿到的项目利润还不错,所以认认真真做,质量很好,和当地人的关系也很好,得到他们的尊重,还有资金可以给当地人修个篮球场,修条小路,社群关系非常不错;后来在海外做项目的中国公司多了,恶性竞争到大家都没钱赚的地步,工程质量甚至不如十几年前,也没有跟当地改善关系的费用支出,谁要是想去再修个篮球场的话,同行会觉得你很奇怪。而且因为相互竞争恶劣到狗咬狗一嘴毛的地段,让外国人也觉得你们这帮人就是来赚钱的,尊重是谈不上了,关系也愈发紧张。

总结这些年大企业在海外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准备不足和反应过度。

所谓准备不足是没有做好细致的策略研究,没有准备足够的应急预案,没有细致地分析对象国的利益格局,找到有足够关联的伙伴,不管是军阀还是反对党,培育的关系不够多元化,一遇到问题就一撤了之,比如赞比亚,撤固然不容易,但是一撤之后之前的投入、设备、合同完全前功尽弃。

我所接触到了有一正一反两个案例:其一是当年跟山东电建三公司合作的时候,据说他们在海外的关系处理的不错,一个当地的项目经理竟然当上当地部落酋长的女婿,一时传为佳话。其二则是在斯里兰卡,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中国对其寄予厚望。本来中港要委托我们去做战略咨询,结果就在将要出发的前夜,总统选举横生变数,暂缓进行。反思起来,我们维护关系的渠道相对单一,单边下注,对于一个“民主国家”来说并非万全的选择。

所谓反应过度:一些恶性事件发生之后,在海外的工程管理中以不出事为最高原则,据说外交部的经验介绍中以“高筑墙、广储粮”为成功经验,把工人们圈起来了事。造成与当地社群没有任何交集,没有任何层次上的朋友,相互之间充满猜疑和敌意,一有问题根本没有缓冲余地,相互之间也缺乏了解的渠道。而对于中方人员自己,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据说职工们缺乏与周边环境和人群的正常交流,除了赌博没有别的娱乐,钱失去了正常的尺度,一年到头什么也没有剩下。

按照这次聚会上从事海外安全多年的专家的建议:在进入之初就应该做好安全评估,要对不同级别能够承受不同风险的人做出区分,什么样的人接受训练之后能够承担风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先撤老幼妇孺,再撤职员,有些时候接受过训练的人员可以不用撤,有些时候退一步讲需要撤,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或者委托当地的朋友管理好在对方国家的资产和关系,准备卷土重来,将损失降到最低。与当地的关系越紧密,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再生的能力就越强。那些高筑墙广储粮的举措只是官僚应付差事的行径,不是真正做事者所为。

二、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四个方面:愿景、模式、机制与行动

谈到一带一路,大家普遍的反应是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接下来不知道怎么干了。有的企业求助国内的智库没有得到足够的结果,转而搜集国外智库的成果。有的学者说,外国的智库已经开始做出积极的应对,对国外的研究,中国可能采取的举措研究得比我们自己说的都明白,对于企业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虽然是从相反的角度上。

这的确对我们自己的智库研究提出了很严肃的命题,能不能满足这一宏大构想所提出的要求,是智库合不合格的考验。从大家讨论的情况来看,觉得缺乏顶层设计。

最近一连接触了一些顶层设计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些思考。一个战略的出台,完整的顶层设计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发展愿景,它是所有利益相关体讨论的基础,是参与者认同的共同目标。这个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尤其对于大国来说,这是阳谋的部分,不怕你知道,你知道了也没办法,我就要这么走。欧亚大陆是我的核心利益所在,就是砸钱也要砸出个响了。你不服你也砸;

其二是价值创造,只有充分挖掘价值创造才能吸引市场参与,使其具备可实施性。也就是说国家在前面铺路,后面要市场跟进。国家在前面砸钱要有后面企业能够赚钱这个事情才能够长久。要不然从战略利益考虑要去占位,结果发现是个无底洞,哪个国家也拼不起。市场能够延伸到政府延伸不到的地方,能够具备行政所不能具备的生命力。

其三是运营机制,即便是国家在海外也有不同的机构,从外交部、商务部,到外联,到情报安全机构,再到各种社团,NGO等,要善于统筹。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条块分割,各有各的利益,没有真正从事情出发。我们在毛里求斯项目和老挝项目的咨询过程中有过深切的感受。设计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条线之间的合作。就像一场现代战争,如何保证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

最后是行动计划,这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最缺的部分。我们的企业想跟进都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国家的布局。这一点未必都要在大会上宣布出来满世界都知道。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去进行有效的扩散。

相信对于所有想要走出去的企业,都有类似的需求。而从我从一带一路战略推出的密集程度和层次来看,未必真的缺乏研究和设计,起码要比现在表现出来的要丰富得多,但是从制定者到实施者之间,缺乏沟通的渠道和推广的途径,这正是智库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三、海外安全战略新思维的三条路径:探索横向联合、实施外包服务与挖掘多方力量

大家的讨论觉得太多事情可以做,但是从眼下着手的就有这么几个方向:探索不同部门的横向联合、实施外包服务与挖掘多方力量。

所谓横向联合,其一从体制内,能不能培养一批人,把外交、商贸、安全部门都走一遍,这样他们考虑海外战略来能有个全局思维,这事儿其实以前有不错的传统,但是现在由于任期的限制政绩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功利化了,而很多的工作功利的心态是做不好的,但是没有信仰的支持,没有人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其二就是在一带一路的整体布局中,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反向定制。以在某一个国家的投资需求为导向,横向整合对此有研究的部门和机构,来一次真刀实枪的检验,也是对我们每年花那么多钱所做的各种研究的一次挖掘和整合。

其二是重视外包服务。我们的教授说现在的课题研究没法做,什么打车住宿的钱都可以报销,就是教授研究的钱不能报销。尤其在今天高校反腐的背景下,更没有人愿意触这个霉头。结果就是大家宁可不干,不愿多干。解决的出路在于外包服务,也就是说这么多的钱就这个任务,市场招标。外包给社会化的机构,社会化的机构还可以反向聘用学校的老师。这样有能力的老师马上就能显现出阿里。而在成果的测评上,也不用过于依赖什么专家,大数据时代都拿出晒晒,好坏当下立判。包括海外的安全服务,包括军民融合之后的从社会化服务到军品的提供,都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

其三我觉得是最具创新性的思路,也是我此前从未想到过的。就是对交流资源的挖掘。比如我们的交流机制中每年有大量外国人来交流和培训,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中全部都有,还有拉丁美洲非洲都有。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入手,建立联系,可以达到几个方面的效果。首先找到当地的朋友,对于想要去投资的企业来说,市场机会自己把握,安全形势的评估找到这样的资源可能要靠谱得多;其次,遇到问题可以多一个找人的渠道,即便不是直接帮助,能够介绍一个管用的人也可以起到不少作用;其三退一步说要撤退,也能找到当地的托管者,就像当年的根据地和堡垒户一样,发展这样的关系可能是我们此前很少想过的方式。

总之,今天不少人在重提在外交上、安全工作上要重回传统,在建国之后我们有很多的做法还是有长线思维的,而今天很多地方很多人在挥霍这笔财富。有些人往往以怕人说是殖民主义而不敢做事,但我觉得我们更多时候是担了殖民主义的虚名,而没有学到殖民主义的实质。

正像我在《运河与铁路——兼论重塑国人的海盗精神》一文中所讲到过的,殖民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主人翁精神,是要有敢于替人做主为人担当的勇气。要有魄力去做出谋划,无论是制度上、宗教上还是生活习惯上。这当然是有风险的,而敢于冒风险正是贵族精神的体现。

[责任编辑:Gulfinfoczcyl]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