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资讯网-gulfinfo.ae

中国内地廉价商品攻占非洲

中国正努力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但是仍有大批低廉且质量相对低的产品待消化,且过去的低成本低价商业模式也非朝夕能改,一些偏远地区如非洲的特定国家,就成这些商品的主要运输地。...

中国内地廉价商品攻占非洲

中国正努力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但是仍有大批低廉且质量相对低的产品待消化,且过去的低成本低价商业模式也非朝夕能改,一些偏远地区如非洲的特定国家,就成这些商品的主要运输地。

 外媒报导,在非洲的某些国家如坦桑尼亚,中国制造商品几乎是铺天盖地。报导称,中国商品在当地市场无处不在,从农民身上穿的二手衣、肥皂、卫生纸,到摩托车、发电机,中国产品占据大半江山,到当地市场走一圈,10件商品里有8件来自中国。

 但有趣的是,当地人对于这些相对廉价、劣质的产品有个称呼,叫“kichina”,而这个词不仅用于中国产品,非洲人用这个词来形容所有质量差的东西。从用字来看,很明显在非洲人眼里,中国商品的质量并不太好。

 香港媒体去年底曾刊出一篇文章,《非洲人眼中的中国人》,当中提到,吃苦耐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至于第二印象,则是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廉价但劣质。但是,非洲当地人仍旧买单,主要关键是,由于收入和选择有限,有限的收入进而巩固廉价的中国商品市场地位。


垄断最低价商品市场

 目前,中国商品几乎垄断了最低价商品的市场,这些低价商品出口到全球偏远地区,被当地收入较低的消费者抢购一空,而只要没有出现能取代中国的其他制造国家,这种模式将持续。

 再以大陆的白牌手机为例(白牌意指非国际知名品牌、或区域大品牌),随着各家厂商都切入中国手机市场,市场已从蓝海杀成红海。没有品牌竞争优势的白牌手机便选择将大量的智能型手机卖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据称,这些手机在外型、设计上都是模仿大厂牌,但价格往往只有5成左右,不过,坏的机率也相对高。报导分析,即使非洲当地人意识到中国制造品牌不好,但也无能为力改变,对于大品牌、高价产品的供应商、制造商而言,没有诱因精心发展这些偏远的非洲市场,因为市场价值小,而且又很分散。

 这样的现象,正从产品输入扩及基础建设投资的输入。

 去年12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宣布将对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承诺中国将为非洲发展提供支持。

内地对非洲投资额激增



 从中非整体经贸交流概况来看,中国自2009年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法新社报导指称,非洲大陆自然矿产丰富,向中国大量出口铁矿、石油、铜等原材料,支撑了中国近几1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投资从2008年的70亿美元急增至2013年的260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举办专门的商品展览会,扩大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帮助非洲国家设立更多制造设备。

 不过,当中国人正在积极发掘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之际,也有分析为非洲抱屈,与中国商讨大专案细节时,非洲常是吃亏的一方,因透过政府间的协定达成的交易往往是很高级别的磋商,然而,磋商和决策是许多非洲政府的主要弱点。



[责任编辑:gulfinfolinda]

轻松掌握中东市场与资讯,请下载【海湾资讯】APP